《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日前公布,认为全域旅游推进了旅游业体制改革、行业联系、社会投资建设发展的良好势头。《报告》受到广泛的关注,衬托出其拥有广阔的前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明确创建全国旅游的地区,是省级、地市级还是县级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创新发展模式,例如:省级可以是特色小镇推动型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浙江),也可以是山区主题旅游模式(贵州);地市级可以是打造生活目的地(苏州),也可以是节事驱动型创建模式(泰州)。县区级可以建立一个共享田园的全域旅游模式(琼海)。

其次,要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在国民经济、社会、工业等规划中,将旅游业的因素综合考虑,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公路规划、水利规划、村镇规划等。要从产业、城乡、地区三个层次上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旅游整体的带动作用。
大家可以看到,全域旅游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格局,但更应看到的是,“旅游+”推动着全域旅游产品与业态的持续创新与提升:
一是“旅游+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
可以建设美丽乡村、旅游小镇、森林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旅游名城、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等。形成旅游产品、户外休闲用品、旅游设备等旅游生产新形态。
二是“旅游+农业、林业和水利”
可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共享农庄、家庭农场、精品民宿、森林人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等,打造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
三是“旅游+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可以建设科技旅游、研学旅游、医疗健康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等健康旅游产品和业态。形成大型演艺、主题公园、文创园、音乐公园、艺术中心等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摩托车运动等运动项目。
四是“旅游+交通、环保和国土”
可以建设房车营地、公路旅游区、特色交通、邮轮游艇、低空旅游、航空旅游小镇、低空飞行器、海洋海岛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与业态。
五是“旅游+互联网”
可以建设网络旅游产品包括网络金融、内容创意产品、共享旅游产品等。旅游大数据、智慧旅游产品、旅游大数据应用、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政务、未来景区、未来酒店等智慧旅游产品。
以上整理参考于壹度创意,如涉版权,非常抱歉,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