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旅游普遍存在的3个问题
- 1、缺乏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目前,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的产品形式主要以观赏性种植药材、养生保健为主。但由于目前开发规模小、层次低,在硬件设施、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致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内部各要素无法进行有效整合。例如,目前该产业往往存在重观光、重推销、而轻中医文化、缺乏中医养生和体验等。
- 2、缺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门中医药与旅游相结合的学科,必须具备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然而,与现有的中医药保健旅游市场需求相比,相关专业人才数量有较大差距。而且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一般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些情况,必须要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进而解决不规范、不统一的标准。
- 3、缺乏产业集群效应
当前,我国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往往缺乏有效的整合,并处于“单打独斗”的竞争局面,未能形成产业链和规模化产业集群经济。同时,也存在中医药文化元素缺乏特色、地域同构化、创新能力不足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中医药旅游问题的解决思路
以甘肃省为例,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内在要素的融合以及同其他产业的产业融合发展,为甘肃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新时期甘肃经济社会中一次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推动甘肃中医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 1、推动中医药文化产业内在要素的融合
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内在要素的融合不仅是旅游产业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各自的发展,更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协作与整合,互补与支持,逐步形成一个优化系统。为此,需要政府部门采取政策支持、宏观调控等措施,促进中医文化旅游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有机的整合整体,从而实现甘肃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 2、加强健康是养生中药的体验与推荐
为使更多游客了解我国的养生方式,相关部门应重视养生方法的体验活动,使游客能充分感受到中药的保健功效,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甘肃省中医文化旅游市场规模不大。各要素、各行业间相互割裂,很难形成有机整体,市场主体对融合发展不够了解,缺乏中医药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
为此,有关部门可根据相应的发展规划,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布局、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设计、融合路径和目标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和指导。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监管,规范各类行为。为中医药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保障,从而形成协同支撑体系。
- 3、支持企业组织发展
由于中医文化旅游行业相关企业较少,经营范围单一,规模小,企业合作不足。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医药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业务许可,加强信息服务,为中医药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要积极推进中药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支持企业间各种形式的合作。积极推进跨行业的融合,培养大型、综合性的中医文化旅游企业。
- 4、完善政策管理
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的行业标准,为标准化建设提供规范依据。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监管机制,不断规范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实现市场公平竞争。与此同时,也应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引导政策,积极出台财政、金融、投融资、税收、土地等相关政策。此外,要加强开发与保护的协调配合,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旅游业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
以上整理参考于参考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非常抱歉,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