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雨雪,大风,降温的来临,天气逐渐变得寒气逼人。寒气伤阳、素体阳虚、气血亏虚等因素都会导致冬季手脚冰凉,在日常调理中要注意辨证施治。
多种原因可能导致畏寒
- 女性经期、生育引起激素变化
这种变化会造成皮下血管收缩和血流量减少;工作压力过大、心神不安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均可造成手脚冰凉。
- 人体缺铁,血红素不足
这会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组织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产生的热量不足,也会出现畏寒的情况。
- 某些血管疾病
如雷诺病、动脉炎等均可影响人体末梢血液供应,可能造成手脚冰凉。
- 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导致皮肤血液循环减慢,产能不足也会引起手脚冰凉。
- 减肥过度
食物摄入不足引起的血压、血糖过低,也可引起手脚冰凉。
怎么才能让自己暖起来呢?
- 穿衣、饮食注意保暖
天气寒冷多穿衣物,注重保暖,尤其要注意做好腿部的保暖。可以适当食用牛羊肉、生姜、桂圆、坚果等温性食品,这类食物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可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

- 让自己动起来
阳气不达四肢导致的手脚冰冷,应当加强肢体运动,让身体动起来,有利于加快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尤其适用于久坐或久立引起的手足寒冷。简单的导引功法例如八段锦、太极拳、站桩等都有助于加快体内热量的释放与平衡。
- 药食调理
枸杞老姜茶,具体做法:一块老姜、50克枸杞、50克红糖、500克水,所有材料放入锅内中火煮约15分钟即可。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作用。枸杞味甘、性平,入肝、肾,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老姜(姜母),味道辛辣,可以补血活络,温中散寒。
- 艾灸保健
艾灸取穴:背部的大椎、命门、肾俞,胸腹部的膻中、中脘、神阙(肚脐)、关元,小腿上的足三里、三阴交,足部的太溪、涌泉等。可以每天选取2-3个穴位,轮流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左右。
- 保暖泡脚、熏蒸
泡脚可以使全身血液循环通畅,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配合揉搓足底涌泉穴,效果会更好。但每次泡脚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15-20分钟之间。熏蒸能够疏通经络,可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改善阳虚症状。
冬季养生贵在坚持,从细节着手,希望大家可以持之以恒,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以上整理参考于北京青年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非常抱歉,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