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景区的转型升级
据文旅部2018年第四季度例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截至10月底,全国各地共有981个景区实行了免费开放或降价措施。显然,随着消费的升级,传统景区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 业态结构优化:将单一的前端门票经济模式向侧重后端综合消费模式转移,构建丰富的后端产品体系,改善盈利模式。
- 空间结构优化:转变传统的地区性发展格局,逐步完善多轴网络结构,实现区域资源联动发展。
- 产品结构优化:考虑景区资源特点,合理优化产品组合与布局,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吸引力。
- 服务结构优化:以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提高软件的智能化水平,提供便捷的旅行服务。
- 市场结构优化:定位目标客源市场,立足主打产品,加大市场宣传推广力度,有效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旅游由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变,实质上是由文化接触向文化融合的转变。伴随着文旅部的成立,以“旅游+”为主要发展模式的旅游业跨界融合,已成为未来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2:跨领域的产业协同发展
城市更新中对老厂房、老街区的提升改造;乡村振兴中的村落转型升级,在保存历史文化脉络的同时,嫁接新的功能,满足文化旅游消费时代对文化、艺术、休闲、创新创业的需求。
3: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
自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全国各级都开始联合发力,推进乡村建设。2018年农村振兴战略发展迅速,相关乡村政策也有针对性,2019年乡村振兴将从产业融合、科技支撑、金融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减免税等方面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4:跨行政区的区域协同发展
国家深化推进区域合作,构建文旅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当前,我国区域发展进入新阶段,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以这些区域为标杆引领,带动全国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国家抓区域发展的重点战略。
5:文旅IP的创新发展
伴随着 IP概念的引入和发展, IP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游戏 IP、文学 IP、形象 IP、动画 IP、个人 IP、小镇 IP等等。 IP概念不断丰富和扩展,未来将有更多原创 IP出现。

2019年春节,世界各地的观众们将有望“进宫过大年”。紫禁城将按照宫里的年节礼节,装饰一新。每一座宫殿、每一院都有高悬、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福字,不仅有沉浸式的深度体验,还可以品尝到御膳房的美味小吃。
6: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建设
伴随着消费升级,游客的旅游需求不仅注重休闲娱乐,而且更加注重精神层面上的身心舒畅体验。游客诉求多样化,而游客所享受的服务质量和获得的旅游信息深刻影响着游客。
所以,旅游目的地围绕游客的诉求,除了完善硬件服务外,还不断改善服务的灵活性,目的地的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构建景区的智慧云,通过算法和定向推荐,同步地为游客提供精确的服务,同时达到监管和服务的功能。
7:OTA的定制化转型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实现旅游资源与多样化市场需求的高效对接。
8:人才培养将出现新的探索
长期以来,人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人员结构的变化,企业需要不断树立新的职业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9:高品质服务仍然是建设重点
以旅游厕所革命为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理念,增加了母婴专用卫生间、残障人士专用卫生间、家长和小朋友可同用的第三卫生间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和建设。伴随着大众旅游由初级阶段到中高级阶段,少数人追求的旅游品质迅速演变成越来越普遍的品质旅游,评价服务质量的关键是游客满意度。
以上整理参考于个人图书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非常抱歉,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