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和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旅游业需要国际化的市场,同时也要依靠事件营销。所以,无论是体育通过旅游业态构建体育商业模式,延伸和实现体育产业价值,还是通过赛事的巨大影响力吸引旅游人口,提升旅游产业价值,从整体上讲,体育与旅游的产业融合是一件双赢的事。
旅游体育,产生巨大价值品
在消费方面,旅游消费与体育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持的关系。将体育的某些基因植入旅游中,或将某些旅游基因植入体育中,可以使两者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融合来弥补短板,结果旅游增值了,体育也增值了。
例如在旅游业中,旅游淡季问题是难以解决的。如能与体育相结合,在淡季举办一些体育赛事,就有解决问题的思路。运动的典型特征是聚集人,体育爱好者的特点是“扎堆”。主办一项体育赛事,可能一下子会有上千人、上万人聚集在一起。

体育业、旅游业,都可称为“大文化产业”,它由四大产业构成:内容产业、平台产业、延伸产业和标准制产业。体育产业是平台产业,旅游景点也是平台产业。对于平台行业来说,如果仅仅依靠旅游市场的那部分内容,比如观光部分,就是一种价值较低的开发。
产业的附加价值由内容决定。运动赛事植入景点,可以使平台增值。这就是说,内容使平台增值。一处景点资源非常好,但是几乎没有什么活动。而另一个景点资源虽然不是很好,如果每天都有活动,收益也肯定不同。运动旅游其实很简单,将体育集聚人的特征植入旅游,补齐旅游的短板,两个产业都会增值。
分解重构,创造全新产品
从体育产业属性来看,体育产业价值依赖于产业链的延伸。运动本身可能更具有事业和公益性质,发展体育产业需要围绕体育产品和服务进行商业模式设计。
这一商业模式的设置,有的来源于体育活动内部,如职业联赛、赛事门票、明星经纪、俱乐部运营等;有的来自体育外部关联,即外部关联业态可能并不算是体育的,但结合起来也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如旅游、会展、体育用品等。
很多问题放在大文化产业体系中来看,会很容易解决。从民间文化的角度看,近几十年来,我国民间文化断档较多,普及程度也很低。在民间文化尚未普及的时候,仅仅是多次宣传,让大家去了解、支持民间文化,作用很有限。

观赏体验,深挖市场潜力
举例来说,巴西里约奥运会虽然已经结束,但体育旅游的热度并未退去,就体育的文化属性而言,体育是一种规则化的语言,只要懂得规则,它就能在国际上普及和交流。奥运之所以被世界接受,正是因为它的这个特点。
与体育相关的产品在旅游市场也越来越受欢迎,普通民众也能参与体验奥运铁人三项、游泳、皮划艇、击剑、射击等旅游项目,全民体育热已初露端倪。伴随着人们强身健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赛事热情的日益高涨,体育旅游市场逐年扩大,一旦举办奥运会、世界杯、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等世界级赛事,就能吸引全球目光,带动观赛游市场。但是这个市场目前还属于小规模。

以登山、骑车、徒步等为代表的健身类体育旅游,游客的参与度、体验度较高,相对人群较广,平均花费相对较低。而包括跳伞、滑雪等较为刺激的极限旅游,更具专业性,难度系数更高,是中高端消费人群的最爱。
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国内市场上,体育旅游都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行业。但是,与此同时,体育旅游产品仅占我国旅游市场的5%左右,与国外体育旅游占比的20%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很大,正在由传统的观赏性旅游逐步走向体验式旅游。
以上整理参考于体育之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非常抱歉,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